当“装富”成为流行病
不知你是否听过“凡尔赛文学”?
最近,“凡尔赛文学”突然登上网络热搜。它指的是那些热衷于通过先抑后扬、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,不经意间露出“贵族生活线索”的人的调侃,这类人也被网友戏称为“凡尔赛玫瑰”。
“凡尔赛文学”一词最初起源于豆瓣小组,创造人是一位名为“小奶球”的网友。她留意到这种现象源于朋友向她吐槽,有人每天在社交平台上描述享用的高档酒店、奢侈品、红酒,字里行间透着“淡淡”的优越感。“小奶球”表示,她是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《凡尔赛玫瑰》中找到了灵感,“就想用这个词嘲讽那些人,他们无疑就是想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。”
“凡尔赛文学”的火热让不少人靠此喜提流量,并借此直播带货,如此看来,这不能忽视其背后商业推手的作用。事实上,前阵子火爆网络的“名媛拼团”以及“凡尔赛”式的频频炫富,表达一部分人对奢侈消费、奢华生活的诉求和兴趣,其背后商业文化的营销目的,已十分明显。
在伪名媛的事件背后,装富已经形成产业链。有人倒卖炫富图片,有人提供修改国外定位服务,还有人提供豪车、高档场所拍摄业务,以及拼单装富。有调查发现,通过名媛培训班,只要10天就能把一个人打造成可以渗透“上流社会”的伪名媛,名媛产业已成一种商业流水线。
“炫富”,作为网络的敏感词汇,一直以来都具有争议性。贫富话题总能吸引最多的关注,不论怎样形式的“炫富”,都会刺激人们的道德敏感性。一提及“炫富”,网友往往会铺天盖地进行讨伐。但与此同时,“炫富”也是引发嫉妒、博取关注的方式之一,因此,“装富”“炫富”的游戏形式才能如此迅速地抓人眼球,并吸引人竞相模仿。
“炫富”流行让“装富”“假名媛”乃至“凡尔赛文学”爆红,实际上暴露了人们一个易犯的毛病,那就是由对某些阶层盲目的尊敬,发展到只去效仿和推崇乃至宣扬这些阶层的风尚,以致不自觉地把它当作时代风尚、集体意识。这样对待物质“富有”的态度,在道德上和精神上显然是不成熟,也是不健康的。
财富无罪,对于财富的创造和合法追求也没有错,但是对于财富的追求态度,却很容易把我们引向一种生活方式、一些生活状态。事实上,除了这种“装富”“炫富”,生活中那种对财富近乎麻木和病态的挥霍和摆阔性的浪费、炫耀,各种拜金主义现象,正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。
回顾以往,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,思想家、哲学家和作家都曾对财富与道德、财富与伦理、财富与欲望的关系做出过思考。而且,一直以来,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也是游走于这种禁欲、禁奢和纵欲、奢侈之间。由此,可以这样说,攀附和对浮华的渴望,在任何社会都不是理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。